防爆防腐主令控制器 使用范围 适用于控制器的设计、制造与检验。适用于ⅡA、ⅡB、ⅡC类,T1~T6组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2区)和可燃性粉尘环境(20区、21区和22区),就地或远距离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电磁电器或对信号、控制电路进行通、断、转换控制,并可直接对小型交流电动机进行起动、停止、反转控制。装有电流表、信号灯的控制器还可对电机运行或电路情况进行监测和显示。 结构特点 控制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国家*的检验单位审批的图样和文件制造,在取得检验单位发放的“防爆合格证”和国家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批量生产。 控制器组成元件(防爆转换开关、防爆按钮、防爆信号灯、防爆电流表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 控制器应在下列条件下可靠工作: a)海拔不**过2000 m; b)周围环境温度为-20℃~+40℃; c)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时); d)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2区): ExedⅡCT6; e)可燃性粉尘环境(20区、21区和22区): DIPA20 TAT6; f)在无显着摇动和冲击振动的地方; g)在无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 h)在无滴水或液体侵入的地方; i)污染等级:3级; j)安装类别:Ⅱ类。 控制器内装防爆元件,采用直接引入方式,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不小于6mm,爬电距离不小于10mm,隔爆元件的电气间隙不小于3mm,爬电距离不小于3.6mm。 控制器外壳显着处应设置清晰的*性凸纹标志:“Ex”和警告标志:“严禁带电开盖”和“清洁时用湿布擦试”。 控制器的黑色金属零件,应有可靠的防腐蚀措施,不得有镀层氧化、脱落现象。 控制器所有紧固件必须具有防止自行松脱的措施。 控制器的引入装置结构、材料、标志应符合GB 3836.1-2000附录D的有关规定,并承受相应的试验。 控制器的铭牌材质应采用耐腐蚀的黄铜或不锈钢板。 控制器与外部电路连接的连接件(接线端子)应符合GB 3836.3-2000*4.1条的规定。 控制器的绝缘应能承受交流50Hz、1500V(220V时)或1890V(380V、时)、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出厂检验为1S。正常状态下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MΩ。 控制器在通以额定电流条件下,与外部绝缘导线连接的接线端子温升及易接近部件温升:裸铜60K,铜镀锡65K。控制器外壳表面允许较高温度80℃。 控制器的外壳应采用高强度难燃塑料压制,并能承受7J的冲击能量试验而不发生变形和损坏。 控制器经过耐腐蚀试验后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a)外壳与带电部件之间以及相互绝缘的带电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MΩ,并能承受交流 50Hz,1600V,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而不发生击穿和闪络现象,外壳的表面绝缘电阻不**过1GΩ。 b)控制器的导电及结构件不得有明显的腐蚀,如铜绿、铁锈等。 c)控制器塑料外壳和外壳上的塑料零部件不得起泡、变形和脆裂。 d)密封衬垫应无裂纹、发粘及脆裂现象。 控制器的外壳为增安型,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5。其结构除符合GB 3836.3-2000*4.9的规定外,同时还应符合GB 12476.1-2000*13章的有关规定。 控制器的塑料外壳及其部件应能承受耐热及耐寒性能试验。 控制器上的观察窗须符合GB 3836.2-2000*8章的规定,并能承受4J的冲击试验和热剧变试验。 控制器塑料外壳及外壳部件的表面电阻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50±5)%条件下测量的表面绝缘电阻不**过1GΩ。 控制器的内装“Ex”元件应按GB 3836.1-2000*13章和附录F的规定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和试验。 产品出厂前应进行通电试验以确定内装元件的动作和显示准确无误。动作性能试验应不少于3次。 联系电话 021-61725755 李先生